油廠國小114年品德環境生活營-報導  

油廠國小114年品德環境生活營-報導

從家事中成長——生活中的實踐,品德的行動力

動手做,才能真正學會

家事,對大人來說或許只是日常瑣事,對孩子們卻是一堂生動的生活課。這次品德環境生活營特別安排了家事教育課程,讓孩子們親自體驗家務的具體操作。

從最基本的摺衣服開始,老師不只是講解,更邀請孩子們一起練習,從認識衣物的摺法到實際操作,一步步帶領孩子們理解「整理」的意義。隨後,進入更具挑戰的「洗馬桶」實作,老師們先讓孩子觀看「家事達人」的教學影片,了解清潔的步驟與注意事項,再分組進行實地操作。孩子們原本滿是遲疑,但在實際動手後,卻也逐漸展現出成就感。這些經驗不僅是技能的學習,更是責任感的養成。

營養三明治,從認識到實作

生活教育的另一堂重頭戲,來自於「營養三明治製作」。這項活動不只是手作點心,更是一場認識食材與克服自我挑戰的過程。

一開始,老師先帶領孩子們認識食材——番茄、玉米、小黃瓜、蘋果,逐一介紹它們的營養價值與對健康的好處。孩子們卻忍不住發出各種真實反應:「我不敢吃!」「我不喜歡這個,可以不加嗎?」這些話語不難看出,許多孩子對於不熟悉或不喜歡的食物,總有著本能的抗拒。

然而,當進入實作環節,情況大大改變了。老師一邊指導,一邊陪伴,讓孩子們親手削皮、切菜、組裝三明治。孩子們的驚呼此起彼落:「老師,我沒削過蘋果!」「老師,我沒拿過刀子!」「這樣切可以嗎?」雖然老師在旁邊看得既緊張又專注,仍讓孩子們在安全的前提下,盡量放手讓每個孩子自己操作。

從不敢到勇敢,從抗拒到享受

最有趣的,莫過於那些一開始抗拒食材的孩子們,在親手完成自己的三明治後,居然開始期待成品的模樣。有的孩子驚訝地說:「我做的好像很好吃!」有的甚至急著想要品嚐,完全忘了先前的排斥與害怕。這正是實作帶來的魔力——當孩子願意嘗試,跨越就不難了。

帶回家的學習,成為感恩的起點

老師們特別叮嚀孩子們,這些手作的成果,不只是給自己享用,更希望他們帶回家,與家人分享,他們每人親手製作的三明治。每人各有三份,一份現場品嘗,兩份帶回家,給平常照顧自己最多的人,父母或爺爺奶奶。這不只是技能的傳遞,更是情感的交流。聽孩子們的回饋,他們回去切成四份,分享家人,十分開心。

老師的回饋——從家事中看見孩子的成長

課後,老師分享道:「看到孩子們拿刀切菜、削皮,都替他們捏了一把冷汗。也正是這樣,才發現現在的孩子多半沒有做家事的經驗。」這堂課,不只讓孩子們學會技能,更讓老師們看見孩子們在挑戰與學習中的改變。

用雙手學會感恩,用行動培養品德

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,都是孩子學習的起點。家事教育與生活實作,不僅讓孩子們認識到「做」的重要,更讓他們體會到「為誰而做」的用心。從摺衣服、洗馬桶,到親手製作三明治,孩子們的每一次動手,都是向家人表達愛與感謝的機會。老師們期許,這些小小的實踐,能在孩子心中種下一顆負責任與感恩的種子。未來,當他們在家中自然而然地幫忙,或是主動為家人分擔時,這些在營隊中累積的經驗,就會成為他們品德成長的基石,陪伴他們走得更遠,愛得更深。

分享文章至:
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
Copyrights © 2025 社團法人尚仁教育發展協會 All Rights Reserved. Designed by Bondlink.